9月22日,三门峡市环境攻坚办邀请中科院专家对辖区空气质量形势进行研判分析,提前谋划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研究对策,抢占时机,采取6项管控措施,为我市秋冬季污染攻坚工作奠定基础。
会上,中科三清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组专家针对我市2020年秋冬季污染重点防控工作向市环境攻坚办进行了汇报。根据专家分析,秋冬季期间,氮氧化物、道路扬尘是我市主要污染源,我市要从以下6个方面强化污染管控:
强化移动源和非道路移动源监管。严格落实“无环保标志车辆严禁进入市区”措施。在主城区道路上随处可见拖拉机、三轮车等农用车辆行驶,对我市二氧化氮排放贡献较大。延续机动车限号措施,减少早晚高峰机动车尾气排放。严格把关车辆油品质量,禁止使用不达标油品。全部淘汰清理主城市区国Ⅱ及以下排放标准、尾气排放不达标的非道路移动机械。
严抓禁煤区散煤燃烧现象。严厉打击散煤销售点,禁止出现散煤销售点。严禁外来运煤车进入市区。加快双替代步伐,对建成区所有小区做好暖气覆盖。加强宣传,引导居民主动摒弃散煤取暖方式。
严厉整治“散乱污”现象。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落实各网格人员管理责任。开展禁燃禁烧工作,及时处置生物质燃烧现象。持续做好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工作。
加强重点企业环境监管。结合本地应急减排清单,实施企业绩效分级结果差异化管控,对未能达到应急减排清单减排要求的企业进行通报、处罚、曝光。
强化扬尘管控。一是确保城区道路保洁到位。对G209、G310国道加强高压冲洗、机扫频次。二是加强施工扬尘控制,确保城区内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三是对渣土运输全面实施错时错峰出行,按照禁行路段、核心区域、中心区域、外环区域,分类区域优化调整渣土运输时间。
精准预测,提前启动预警。根据三门峡市特殊地形和气象特点,重污染应急管控措施应早于周边、管控长于周边、等级高于周边,避免出现“污染未清管控即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