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空气质量
(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2024年三门峡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良,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4,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污染负荷28.3%;臭氧八小时为次要污染物,污染负荷24.3%。
环境空气共监测366天,优良天数270天(占比73.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6天(占比1.6%),扣除沙尘影响后降至4天。
污染天数96天,其中以臭氧八小时为首要污染物47天(占比49.0%),以细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40天(占比41.7%),以可吸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9天(占比9.4%)。
2024年三门峡市受沙尘影响天数共计27天,造成轻度污染12天、重度污染1天、严重污染1天,因沙尘过程损失优良天数达14天。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年均值42微克/立方米,超出二级标准限值0.20倍,日均值达标率88.5%。其余五项污染因子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限值: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68微克/立方米,日均值达标率95.4%;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分别为10微克/立方米、24微克/立方米,日均值达标率均为100%;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达标率86.6%,第90百分位数16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值达标率100%,第95百分位数1.1毫克/立方米。
(二)环境空气质量年际对比
与2023年相比,三门峡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为良,定性评价级别指数持平,综合指数下降0.07,环境空气质量有所好转。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3天,占比上升0.6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7天,占比下降2.0个百分点。
六项主要污染因子浓度2升1平3降:细颗粒物、臭氧八小时百分位浓度上升,升幅分别为2.4%、3.1%;二氧化硫浓度持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百分位浓度下降。
注:按照国家公布数据原则,报告中环境空气均采用实况数据;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综合指数、定性评价指数、重度及以上天数比例均采用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替代回算数据;优良天数比例采用未剔除沙尘影响替代回算数据。 |
(三)降水
2024年降水平均pH值6.18,全年无酸性降水发生。
与2023年相比,降水平均pH值上升0.02个单位,酸雨发生率持续为0。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一)河流断面水质
2024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优”。
与2023年相比,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为“优”。
河流监测12条河流,水质类别均符合Ⅰ~Ⅲ类,水质状况“优”。
与2023年相比,12条河流水质均无明显变化,“涧河”持续“良好”,其余河流水质仍为“优”。
断面监测断面16个,其中水质类别符合Ⅰ~Ⅱ类断面13个,占比81.2%;Ⅲ类断面3个,占比18.8%。
与2023年相比,断面水质类别占比持平。
(二)县界断面水质
县界断面4个,“北梁桥”、“石佛”断面水质类别Ⅱ类,水质状况“优”;“东七里”、“塔尼”断面水质类别Ⅲ类,水质状况“良好”。
与2023年相比,4个县界断面水质类别均无变化,水质稳定。
(三)湖库水质
2024年湖库(水库)断面2个,“窄口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43.0,营养状态为“中营养”,“三门峡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52.0,营养状态为 “轻度富营养”, 。
与2023年相比,“窄口水库”营养状态无明显变化,持续“中营养”;“三门峡水库”营养状态有所下降,由“中营养”变为“轻度富营养”。
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一)水质现状
2024年市区在用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朱乙河水库”水质为“优”。地下“二水厂”和“涧北水厂”水质均为“优”;“一水厂”水质“良好”。
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地表“黄河后川”水质为“优”。地下“王官地下水井群”和“陕州区二水厂地下水井群”水质为“良好”。
(二)水质年际对比
与2023年相比,市区在用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朱乙河水库”水质仍为“优”;地下“一水厂”水质持续“良好”,“二水厂”和“涧北水厂”水质持续为“优”,水质均稳定。
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地表“黄河后川”水质仍为“优”。地下“陕州区二水厂地下水井群”水质稳定,仍为“良好”;“王官地下水井群”水质由“优”转“良好”,水质下降。
四、市区声环境质量
(一)功能区声环境
2024年市区功能区声环境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96.4%,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89.3%。
各类功能区点次达标情况,1类区昼间达标率87.5%,夜间达标率62.5%,均为最低,其余各类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
季度达标情况,昼间:1季度、2季度和4季度达标率均为100%;3季度达标率最低,为85.7%;夜间:1季度、2季度达标率均为100%,3季度达标率85.7%,4季度最低,为71.4%。
(二)道路交通声环境
市区共监测74个路段,监测路段总长度350840米,平均路宽55.6米,路段达标率95.2%,平均车流量855辆/小时,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65.0分贝,属于“好”级别。
(三)区域声环境
市区区域声环境共监测160个点位,等效声级平均值53.6分贝,属“较好”级别。
各类噪声源所占比例中,生活噪声源影响范围最大,占比54.4%,交通噪声源、工业噪声源、施工噪声源占比分别为33.1%、11.2%和1.2%。其中工业噪声源的平均等效声级最高,为59.2分贝。
(四)声环境质量年际对比
与2023年相比,市区功能区声环境昼间点次达标率持平,夜间点次达标率上升3.6个百分点。
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上升2.3分贝。
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降低0.2分贝,路段达标率上升2.1个百分点。
五、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一)环境空气
2024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指标4项,剔除沙尘天气影响、替代回算后,2项指标完成目标: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68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4天,占比1.1%(目标:可吸入颗粒物7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例1.1%);2项指标未达到目标要求:优良天数270天,占比73.8%,细颗粒物年均值42微克/立方米(目标:优良天数比例74.0%、细颗粒物40微克/立方米)。
(二)地表水
2024年三门峡市地表水考核断面12个,断面达标情况见下表。
2024年地表水考核断面平均达标率95.1%,12个断面年均水质类别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其中“三门峡水库”、“北麻桥”、“芦台桥”、“窄口长桥”、“西王村”、“洛河大桥”、“上河”、“三道河”等8个断面达标率均为100%;“三河口桥”、“张村桥”、“宏农涧河坡头”3个断面达标率均为91.7%;“渑池吴庄”断面达标率66.7%。
与2023年相比,地表水考核断面平均达标率下降0.5个百分点。12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实现4升5平3降:“三门峡水库”、“三河口桥”、“窄口长桥”、“洛河大桥”分别上升9.1、1.7、8.3、8.3个百分点;“张村桥”、“宏农涧河坡头”、“渑池吴庄”分别下降8.3、8.3、16.6个百分点;其余5个断面达标率持平。
(三)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2024年市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年取水量1902.78万吨,取水水质达标率100%。
与2023年相比,市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