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政务要闻> 文章浏览
建设“无废”三门峡 共筑生态天鹅城 三门峡市“无废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发布日期: 2021-01-27 10:49
来源: 三门峡生态环境局

去年以来,三门峡市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努力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比国家设定的无废城市59项建设指标要,截止目前,三门峡已有31项具备达标条件(其中含必选指标8项),其余指标预计在设定建设期(2020-2023)内有望完成。


创建“无废城市”,对三门峡市来说,是响应国家部署,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三门峡市是伴随万里黄河第一坝建立的新兴工业城市,境内黄河湿地占河南省湿地面积42%。三门峡是全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河南省重要的铜工业、铝工业、煤及煤化工以及能源产业基地,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固体废物产生量大。2019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为1750万吨,产生工业危废16万吨左右;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5.28万吨,建筑垃圾产生量为167万吨,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3.9万吨;秸秆产生量为80.38万吨、畜禽粪污产生量为501.53万吨,农膜总使用量为3164吨。创建“无废城市”是解决三门峡市作为资源型城市面临各类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实现工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0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将“无废城市”建设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推进试点建设工作。

一是统筹谋划,整合提升“无废城市”建设能力。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直29个成员单位和8个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无废城市创建领导小组,积极组建无废城市创建工作专班,从无废城市成员单位抽调17人集体办公专职负责无废城市创建。组织成员单位负责人赴浙江绍兴、内蒙古包头和河南许昌等第一批试点城市学习“无废城市”创建经验,谋划建设方向。定期召开推进会,按照月调度、季通报、年总结的模式,形成“无废办”统一调度,各单位协同推进,县(市、区)落实执行的工作局面。


二是精准定位,高水平做好《三门峡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规划设计。筹措专项资金300万元,聘请参与第一批试点方案编制的生态环境部规划院和中科院大学专家团队作为三门峡“无废城市”技术支撑单位。经过3个月的调研,高标准编制完成《三门峡“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2019年为基准年,按照四大体系建设任务,确定制度体系建设任务29项,技术体系建设任务56项,市场体系建设任务9项,工程体系建设任务36项,基本形成三门峡“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整体布局。


三是不等不靠,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具体工作的开展。编制了《三门峡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深度谋划“三国六省”九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类产业基地建设。截止目前,3个国家级基地已全部获批(渑池县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三门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产业发展基地、渑池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园区),其中大宗固废基地、绿色产业基地均为全省唯一,第三方治理园区排名全省第一;6个省级基地已获批3个;预计2021年可完成九大基地搭建任务。灵宝市的冶炼废渣焙烧、废弃磷石膏利用,渑池县的赤泥综合利用,陕州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各项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