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政务要闻> 文章浏览
三门峡市:治理农村污水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1-01-28 10:53
来源: 三门峡生态环境局

去年以来,三门峡市生态环境局采取强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019年的16.08%提高到39.3%,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87万吨/天,受益人口达到43.72万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全市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环境保障。

12.jpg

三门峡市共有涉农乡镇69个,行政村1287个。为全面掌握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2020年年初,该局组织各县(市、区)开展逐村摸底调查,形成第一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数据,统筹推进全市农村污水治理工程。该局以规划牵引,梯次推进治理措施。坚持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相协调,与经济社会防治水平相适应,由点到面、分类分步、循序渐进,将污水治理与给排水、改厕等工作统筹衔接,推进各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完善,按照规划确定的治理模式、项目布局等,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强化督导,压实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污水治理工作,专题听取污水治理情况汇报,调研各县市区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全市各级领导先后14次参与进行调研指导,召开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议,深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重要内容,采取督导、约谈、通报等形式,强力推进污水治理工作。积极争取资金,为治理工程提供保障。十三五期间,全市共申请村庄治理项目294个,获得国家、省农村环境综合资金7685万元,有利的推动了农村环境改善。为推进“十四五”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积极谋划村庄整治项目,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截止目前,全市共谋划黄河流域农村污水治理项目4个,涉及30个乡镇155个行政村,拟投入资金6.81亿元,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学习先进,探索新模式。卢氏县学习先进省、市污水治理经验,统筹“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的污水治理模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的建管运一体化,采用工程总承包+运营的模式(EPC+O 模式),探索建立现代化运维管理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实现实时监控,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灵宝市统筹政协、水利、生态环境、住建等多部门参与,通过整治排污口、收集沿河农村生活污水、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协同推进弘农涧河流域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弘农涧河流域排污口整治和10个乡镇沿河村庄污水治理,取得明显效果。


 2020年度,全市2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完成,219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任务,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其中,实现集中污水治理的有141个行政村,共建设229套污水治理设施,配套建设污水管网485.49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7万吨/天,投入资金2.32亿元,受益人口达到20.81万人,农村污水治理率为39.3%,比省定目标提高了9.63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我市实现全部涉农乡镇政府所在地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426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任务,共建设475套污水治理设施,配套建设污水管网1560.93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87万吨/天,投入资金5.01亿元,受益人口达到43.72万人,农村污水设施治理率由2019年的16.08%上升到39.3%,提高了23.22个百分点,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