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青林、秦殿超、张晓娟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的重要内涵,是深化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与“无废城市”在目标和路径上高度一致,借助“无废城市”建设能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更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价值。
2022年4月,我市成功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整体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建筑垃圾五大类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处置和精细化管理,初步形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三门峡模式”。2022年7月,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级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依托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的产业优势和黄河金三角区位优势,深度挖掘报废汽车、废铝、废铜、废塑料等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潜力,加大重点项目谋划力度,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1. 培育“无废细胞”。“无废细胞”创建活动是倡导市民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绿色生产生活方的主要抓手,是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三门峡市无废办通过开展“无废细胞”创建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将废弃物回收利用落实到日常行动中。2023年5月,三门峡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命名三门峡市第一批“无废城市细胞”的通知》,对207个“无废城市细胞”进行命名授牌工作。其中,无废机关80家,无废学校83家,无废工厂9家,无废小区13家,无废景区5家,无废商超8家,无废酒店9家。
2. 厚植“无废理念”。积极培育青少年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市教育局将无废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无废校园”建设内容,将无废理念同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教学相融合,将无废话题引入我市高三年级政治试卷,不断增强师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无废文化”理念与行为习惯,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生活行为习惯。
3.宣传“无废文化”。三门峡市无废办组织全方位、多角度、多种方式的“无废文化”宣传活动,开展了“无废城市我参与,绿色生活我先行”主题宣传语大赛、征集“三门峡市无废城市建设”徽标;自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在河南日报、三门峡日报、生态三门峡公众号发表“无废城市”建设相关文章数百篇;在我市主要路段公交站台、阅报栏投放户外无废城市宣传广告;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发放“无废”知识传单;积极开展“六进入”(进小区、进学校、进工厂、进机关、进农村、进工地)活动,大力宣传无废理念,营造良好“无废城市”建设氛围。
4.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印发《三门峡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立体化垃圾分类宣传新格局,人民群众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和参与度不断提高,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目前,全市各级二级机构配备二分类、三分类、四分类垃圾收集容器近3000个,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类达100%。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参与垃圾分类知识竞答活动近1.3万人次。办好“关键小事”,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二)推行垃圾分类,加强生活源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
1. 完善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以三门峡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印发了《三门峡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三门峡市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多次召开三门峡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设。目前全市588个居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82.6%,全市6个涉农(县、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部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基本形成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全市99.4%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2. 完善基础设施。先后制定《三门峡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5-2030)》《三门峡市陕州区静脉产业园建设总体方案》等规划方案,补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短板,三门峡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工程和卢氏县生活垃圾焚烧、建筑垃圾再利用和餐厨垃圾处理三厂联建项目都顺利投产运行,餐厨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项目加速推进。完善收运体系,目前,全市共建设垃圾分类试点小区164个,智能垃圾分类房25座,分类亭58座,一般垃圾分类设施53座,垃圾分类车24辆,其中有害垃圾运输车辆2台,其他垃圾运输车辆12台,可回收垃圾运输车辆5台,餐厨垃圾运输车辆5台。
3. 推进“两网融合”。《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结合垃圾分类,分步骤、分阶段、分批次、分行业推进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发展“互联网+”固体废物处理产业,推广回收新技术新模式,鼓励生产企业与销售商合作,优化逆向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建立在线交易平台,完善线下回收网点,实现“线上交废”与“线下回收”有机结合。到2025年底前,打通生活垃圾回收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通道,实现“两网融合”,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
(三)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1. 推进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围绕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设备、工艺、产能,实行动态“清零”。开展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优化工艺流程、改进技术装备,有效降低大宗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优化工业用能结构,严格控制煤炭、石油消费量,加强煤炭、石油的高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推动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以“三线一单”为抓手,严格落实分区管控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生产洁净化,提高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持续降低单位产品固废产生量,2019年以来,我市对采矿、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111家企业实施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
2. 促进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化利用。聚焦“黄(黄金及有色金属)、白(铝业)、黑(煤及煤化工)”三大产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突出“无废工业”样板建设。实施多产业协同利用,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与上游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工等产业协同发展,加快与下游建筑、建材、市政、交通、环境治理等产品应用领域深度衔接及融合。开展存量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排查整治,加快推进尾矿(共伴生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化工废渣等工业固体废物在有价组分提取、建材生产、市政设施建设、井下填充、生态修复、土壤治理等领域的规模化利用。鼓励开展铅锌冶炼、铜冶炼、黄金冶炼废渣中金、银、铜、锌等稀贵金属元素回收,提高冶炼废渣综合利用价值。推进尾矿、煤矸石等大宗固废产生过程自消纳,推动提升磷石膏、赤泥等复杂难用大宗固废净化处理水平,为综合利用创造条件。
3. 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加快中原黄金冶炼厂、国投金城、开祥化工、东能科技等龙头企业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形成示范效应;支持东方希望等赤泥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建设,引领带动我市赤泥综合利用产业和氧化铝行业绿色协同发展。目前,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市级绿色工厂11家,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树立了开曼铝业、仰韶酒业、戴卡轮毂、开祥化工等一批绿色生产标杆企业。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加强宣传教育,以绿色发展理念武装人们的头脑、浸润人们的心灵,引导人们认同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引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绿色发展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贯彻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一方面,推动生产方式实现“绿色化”,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以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倒逼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提倡绿色出行,以需求侧的“绿色化”,不断推动供给侧的“绿色化”。
(三)加快构建全民行动体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行动中,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没有一个人是局外人,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每一种社会力量都应当同向同行。我们将广泛开展全民行动,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举全社会之力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新路。
感谢您们对我市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
2023年8月8日
联系部门及电话:市生态环境局 2939020
联系人:高海南